(本網訊)近日,陜西省科學技術廳公布了2024年陜西省科技計劃項目資助結果(陜科發〔2024〕1號),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王鵬教授獲得陜西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依托材料與化工學院申報的“高熵及非晶金屬材料創新團隊”、依托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申報的“兵器裝備關重件數智化測控系統研制創新團隊”獲陜西省科技創新團隊計劃資助。
陜西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計劃項目旨在培養我省從事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并在理論或技術上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資助其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性研究,促使受資助者快速成長為學科領軍人才并能夠進入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行列。
陜西省科技創新團隊是以科技領軍人才或高層次技術專家為核心,以團隊協作為基礎,以高水平創新平臺為依托,以攻克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為目標,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快解決制約陜西省經濟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和重大技術需求,補短板、強弱項,支撐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開展研發活動的創新群體。
陜西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簡介
王鵬,1978年10月生,三級教授,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陜西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陜西省師德標兵、陜西省教學名師、陜西省高校軍民裝備信息感知與智能控制青年創新團隊負責人、自主系統智能檢測與控制陜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負責人、西安市重點實驗室負責人,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團隊首席科學家,西安工業大學校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評審專家、陜西省科技廳項目評審專家,教育部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類專業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組專家,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任、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一流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負責人。
主持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軍委科技委、裝備發展部、國防科工局、火箭軍研究院等國家級科研項目10余項,主持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陜西省科技廳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雙鏈融合重點項目等省部級重點項目6項;參與20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縱向課題和50多項橫向項目。在國內外知名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5項,獲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興檢獎”三等獎1項,陜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陜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項,西安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主持首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項、教育部產學研協同育人項目2項,陜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項,參與國家一流課程2門,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第9),陜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第1)。
高熵及非晶金屬材料創新團隊簡介
高熵及非晶金屬材料創新團隊始于1988年,歷經34年傳承與發展。面向國防和民用領域的重大需求,聚焦火炮身管、穿甲戰斗部、高速飛行器和精密切削刀具等方面的關鍵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從高熵及非晶金屬材料的基礎理論突破、應用技術創新到產業化的全鏈條覆蓋,產出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團隊現有成員24名,其中入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教育部新世紀人才、陜西省突出貢獻專家、陜西省特支計劃科技領軍人才、陜西省杰青、陜西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省部級以上人才計劃共10人。近五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青年項目共15項,軍委科技委、裝備發展部等國防項目8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內外SCI期刊發表論文近150篇,獲省部級獎勵3項(其中獲陜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申請/授權發明專利30余項,出版專著8部,部分成果在相關企業獲得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兵器裝備關重件數智化測控系統研制創新團隊簡介
兵器裝備關重件數智化測控系統研制創新團隊面向國防重大戰略需求,聚焦兵器裝備關重件數智化測控的“卡脖子”難題,突破兵器裝備關重件數智化檢測與自動化裝置、兵器系統邊界參數聯合決策與反饋優化以及強沖擊環境下測試與校準關鍵技術。團隊在“三秦英才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王鵬教授(1979年出生)帶領下,通過長期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團隊現有核心成員8人,其中陜西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等省部級以上人才計劃共4人。近年來,團隊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基金以及各類國防項目共40余項,獲批經費6000余萬元;在光學學報、控制與決策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獲省部級獎勵3項;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出版專著2部。團隊始終堅持“扎根國防,科技創新”的科研基調,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的研究思路,堅持“產學研一體”的發展理念,厚植兵工報國情懷,為中國兵器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王亞健 審核:張長富 編輯:楊笑